神州破甲铁卫-红色警戒3日冕mod单位设定
【导读】破甲铁卫是《红色警戒3日冕mod》神州阵营的反装甲步兵单位,装备有铁卫步兵火力支援系统。和日冕mod中神州阵营龙炎军一样,破甲铁卫的生存能力和火力都高于其他部队的反装甲步兵。
单位设定:
破甲铁卫(Pò Jiǎ Tiě Wèi)
(Allies:PojiaTiewei/Iron Guard)
定位:反装甲步兵
设计方:格致工业第陆基地/风后集团会宁机械设备研究院/沪苏联合工业集团
训练总部:漠北联合演习基地
部署设施:神机营
作战信条:“阵如撒星,坚若磐石。”
关键特性:
》甲干-壹贰肆“铁卫”单兵作战系统
电热化学炮(口径一寸)
电磁战防炮(弹丸直径八分)
全封闭战斗动力铠(已整合重型陶瓷护甲)
便携式复合装甲盾牌
小型高密度超导电池组×4
》可单独部署的折叠式横风传感器
》短期生命维持系统
背景故事:
随着“龙炎”单兵作战系统的成功研发与列装,即便其在可靠性和成本方面依旧存在着一些缺陷,但是该系统优越的战术性能以及对步兵战斗力的大幅提升深深打动了神州陆军——经训练后能够合理使用该系统的步兵分队惊喜地发现,他们在对抗敌军步兵集团等方面的能力获得了相当的提升,即使是面对远超预估数量且持有压制性火力的敌步兵集团,也能够在可接受的损失率下与之抗衡。
当然,神州军方显然并不打算满足于此:在“龙炎”的成功之后,其他定位的步兵用外骨骼也顺理成章地开始了各自的研发工作;相比起作为“基础款”而在设计上较为中正平和的“龙炎”,一些功能或结构特化的外骨骼同样有存在的必要——对于陆军作战体系而言,身着“龙炎”的步兵们再怎么样也只能算是轻装步兵:他们的火力投送能力并没有质的飞跃,依然不能在已筑好的阵地之外有效对抗敌军装甲部队;而一旦离开了护卫战车,他们甚至难以从敌装甲部队的冲击下全身而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陆军提出了一种重型外骨骼的理论方案,并把这型外骨骼的用途定义为火力单位专用,即要求其可以独立使用各型反战车武器与支援武器。毫无悬念的,该型外骨骼的研发工作交由有过龙炎设计基础的会宁机械研究院。
不甘于原地踏步的会宁机院选择了双管齐下:一号方案为简单的“龙炎”改进型,大大提高了负重能力,能轻松搭载全自动榴弹发射器、中型反战车导弹与两寸半(约合80 mm)迫击炮等武器;当然,这只是用来兜底的备选方案。而二号方案则是全新的革命性设计——会宁机院的设计者和工程师们把原本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与电影中的动力装甲搬到了现实:相比起开放式的龙炎外骨骼套件,新型的重型外骨骼系统采用了全封闭设计,拥有惊人的负重能力,并通过伺服电机系统输出动力;具有三防能力且配备了完整的生命维持系统,穿戴者理论上可以在不卸甲的情况下自由待机两到三天,亦可在无需额外准备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核生化区域执行战斗任务;此外,依然沿用已在“龙炎”上十分成熟的力反馈系统作为穿戴者对该外骨骼的控制手段。考虑到未来神州必然存在的多样化外骨骼(全称外部辅助机械构装体)系统在设计、生产、使用、维护方面的工业化及规模化需求,神州陆军将此类设计单独分离出来并定名为动力铠,而非简单划归战斗外骨骼类别。
在陆军的构想中,穿戴动力铠的士兵是属于一线战斗部队的火力支援兵,与之对应的兵器无外乎曲射支援武器与攻坚支援武器;前者主要负责反人员与反掩体,后者负责反装甲。得益于巨大的辅助力量带来的兼容性,为该型动力铠选配合适的武器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下至反战车导弹、上至中型迫击炮都可以轻松携行使用,于是来自各方的代表们很快就在曲射支援武器上达成了一致——沿用列装不久的新型两寸半中型迫击炮;但是在反装甲的武备方面,大家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甲类方案倾向的等离子切割器虽然在近距离表现良好,但是受限于单兵携带的能耗限制,其威力随射程增加而剧烈衰减,这自然是神州陆军将士不能接受的;诚然,升阳陆军采用它们作为主要的步兵反装甲武器,但这主要是因为其理想作战区域是本岛的山区与城区等适合短兵相接的复杂地形,射程方面弊端体现得并不明显。
乙类方案主推的激光武器存在同样的问题:单兵携带体积限制导致输出功率严重不足、对付重装甲目标聊胜于无,虽然能够烧毁观瞄设备甚至是熔融表层装甲,但依然缺乏直接毁伤手段;即便可以参考莱茵陆军光谱武器所使用的“通过汇集更高能级的能量熔穿装甲”的方案,可随之而来的短射程与夸张能耗同样无法被神州陆军接受。
丙类方案称赞的反战车导弹虽然在一系列新技术的加持下仍能于兵器之海中留有重要一席、甚至颇有些老当益壮的感觉,但是在反战车的任务上却仍免不了力不从心:复合装甲与爆炸反应装甲的出现一度让人们发出“导弹无用”的言论,但串联破甲战斗部与攻顶弹道很快就狠狠回击了这些流言蜚语...
然而随着又几个十年的流逝,各大阵营装甲部队的主动防御系统以及新型反应装甲的出现再度让人们不禁怀疑反战车导弹的作战效率。
总之,三种方案分别被其他两派批为:“假人之手”、“光辉已逝”、“画饼充饥”;众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充分交换了意见,等幕僚总府和兵装总府最终敲定了方案以后才终于被统一了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只得把视线重新投回了在反战车弹药中历史最为悠长的动能弹身上。毕竟俗话说的好,“动能只得结构抗,结构一看没的抗”。
然而若是想要通过动能击穿战车装甲,那高初速是必不可少的硬性条件之一,而想要初速达标就必须有合适的长身管作为加速场地,但依如此思路整合下来的武器总重量显然不是步兵们能够携行的:这也是为什么步兵用的战防枪很快就淹没在了历史的车辙印中,仅有反器材狙击步枪成为了少数精英部队的保留项目。
不过在神州现有的技术储备中,似乎有一项非常合适的选择:基于实验型电磁炮的微型化工作被军工部门证明是可行的,其最终产品“超轻型”电磁炮的战斗质量与后坐力也都处在该型动力铠能承受的范围内;于是,关于动力铠标准反装甲武器的选型也尘埃落定——交由沪苏联合工业集团与格工第陆基地合作研发的单兵电磁战防炮被要求在四百丈距离上以三十度法线角击穿六寸均质装甲钢(1280m-192mm/30°)。
一名参与研讨的兵家打趣道:“这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百年前我等千方百计地寻摸着不用穿甲弹反战车的方法,一百年后却又走回到这条老路上。”
不过众人对于超轻型电磁炮研发工作所表现出的乐观态度并不能影响客观的研发进度。既要保证指标上的穿甲深度、又要千方百计减重,想要兼得鱼和熊掌的要求影响了电磁战防炮的研制进程;结果在规定期限迫近之际,火力系统只能暂时先选择原先作为技术储备的“炮步反电-伍(拉丁字归档码:PBFD-5)型”电热化学炮,将其作为新型动力铠反装甲武器的临时方案以应对不久后即将进行的小批量生产、验收检测及初步装配;而如此行为的代价便是,初始型号在同等条件下的穿甲深度只能达到预定要求的一半多一些,以至于在战争早期的某些极端情况下,部分装备该动力铠的士兵会将装甲车辆上装备的反战车导弹系统拆下来手持使用以弥补火力上的缺陷。
定型的动力铠及其配套设备作为一整套单兵作战系统,被形象的命名为“铁卫”。而在实地测验和战术训练中,即使是作为替代方案,电热化学炮的使用过程依然为破甲铁卫们——这一单位代号出自装备“铁卫”作战系统的步兵们的自称——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于是当“炮步反电-柒(拉丁字归档码:PBFD-7)型”超轻磁轨战防炮在战争中进入现役时,大家很快就适应了这款更为强悍且乘手的新兵器。
除了火力,考虑到破甲铁卫们很有可能要在枪林弹雨中压制装甲单位,也可能要顶着敌军的炮火袭击坚守阵线,甚至将要直面数吨钢铁的正面冲击,设计者们还给“铁卫”系统准备了一具足以抵御大部分子弹与破片的便携式抗弹盾牌。由碳化硅和均质钢构成的护盾不仅可以加固现有野战工事,还能在缺乏掩体时充当额外防护;部署完成的盾牌还能作为支架发挥作用,例如通过稳定弹道协助使用者对空开火,以此驱逐威胁到地面集群的空中单位,甚至击毁其中装甲薄弱的个体;再加上动力铠本身集成的重型护甲模块,身着“铁卫”的士兵们往往能在密集火力中巍然不动,这同样是他们高昂士气与自信的根本保证之一。
当然,将如此规模的火力与装甲配置给“区区”一名士兵可以说是挑战了战争规则的行为,这导致了破甲铁卫为数不多的缺陷之一——他们的移动速度并不足以跟上机械化部队,尤其是作为目标的敌方中轻型装甲集群。为了应对这一尴尬的情况,“铁卫”的使用资格培训中额外附加了数个课时的《军用载具能动系统设计与维修》;经过课程训练之后,“破甲铁卫”们将有能力在必要时迅速破坏敌方装甲单位的动力系统与传动结构,并由此大幅削弱其机动能力。
早在战争爆发前,于中非某国爆发的叛乱中,临时部署于神州大使馆的一支快速反应分队坚决捍卫了使馆的安全,且在接到别国使馆求助后派遣了一个小队前往救援。在长达七个小时的战斗过程中,由六名龙炎军与一名破甲铁卫组成的小队击退了百余名武装分子的五波袭击,其中的破甲铁卫依托毁坏汽车和便携式盾牌的掩护击毁了一辆BTR装甲车和另一辆SPW(东德产BTR)装甲车;战后,光是在动力铠的护甲上能目视确认的凹痕便有十四个之多。这足以证明“铁卫”系统完美通过了中等烈度战斗的考验。
战争期间,在任何地形出现的神州机械化步兵战斗群,都是其它阵营轻步兵战斗群的噩梦,负责跟随支援的轻型装甲单位也无法在破甲铁卫面前占到半点便宜;除非有着悬殊的兵力优势或稳定的制空权,不然他们的指挥官一定不会在常规情况下考虑仅凭轻型单位就压制对方的可能性。
而在神州方面,破甲铁卫们迎着遮天蔽日的炮火与弹雨迎击敌军战车的画面,则成为了对步兵部队忠勇与荣誉的最好描述之一;军部的宣传司也经常将其作为宣传素材使用,这也反过来促进了破甲铁卫们自身的荣誉感。毕竟,无论武器有多么先进,战争终究是人与人的较量;而“用血肉为我们筑起新的长城”,便是人民给予这些士兵们的最高赞誉。
战场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至少揭示了如下要点:
甲坚炮利——和龙炎军一样,破甲铁卫的生存能力和火力都远远高于其他部队的反装甲步兵;而作为代价,除了高昂的开销,他们自战地机动建设而成的兵营中部署前也同样需要更长的时间以完成装备的穿戴及其检查。
撒星古阵——破甲铁卫可以展开装备的便携式盾牌,由此便可极大地提高其生存能力并且免疫大部分敌方载具的碾压。对士兵自身而言,这样的防护也是一针镇定剂,如此他们才能有底气与闲心将炮口瞄准敌军载具行动机构,影响它们的机动力;不过考虑到各阵营载具设计师们在结构布局思路上的高度一致,这种射角受限的情况下的攻击对载具主体结构的毁伤会更轻微。
空地双反——在利用便携式盾牌布置了预设阵地后,得益于集成了弹道计算机的头盔瞄具与盾牌支架的稳定效果,破甲铁卫可以攻击来袭的低空敌机,尤其是在对付敌军的武装直升机时更为有效,以往让武直们引以为傲的底层装甲在特种穿甲弹芯面前如同宣纸一般脆弱。
勤奋好学——虽然经过军部验收的电热化学炮和磁轨战防炮已经有了较高的可靠度,但对于精密仪器的维护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在战斗过后士兵们必须尽心尽力地维护它们,否则在下一场战斗中这些“伙伴”就很容易出毛病,其中问题最多的是便是磁轨炮;为了维护乃至紧急维修这些先进装备,认真学习并掌握它们的构造是破甲铁卫们必不可少的课程。
日冕设定组:
原稿:阿尔法
重置:宁海
修改、润色:心控
关于“神州破甲铁卫-红色警戒3日冕mod单位设定”的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红警中文网!